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荟萃 >> 正文

文艺荟萃

倾听闻艺·人物专访丨一笔一世界,走入重大老师的艺术人生

2024-03-10 17:08     拟稿人:   点击:[]

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不落寻常蹊径,是为极品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生活,追求极致;他们认真专注,无私耕耘;他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此次倾听·闻艺人物专访的对象,冯东东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人物简介


冯东东1979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1997年毕业于甘肃省天水第一师范,200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重庆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


壹·精工


冯老师接受学生文化艺术中心采访


举止泰然,谈吐稳健——这是采访组的所有成员初见冯老师时的共同感受。

正如他稳重的性格一般,画室里陈列的作品也处处透露着精雕细琢的稳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无论是打磨器具,还是创作画卷,唯精益求精才可造就佳品。对冯老师而言,“让自己慢下来”就是核心之一。

“提前做慢慢来。”在谈及自己早年学习美术的收获时,冯老师缓缓道来。

冯老师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美术,在当时,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每天与比自己年长五、六岁的同学相处,刚开始他有点紧张。由于平时喜欢画画和做手工玩具,虽然年龄小,但他的学习进度很快。在美术班第一天,他画的素描静物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被点燃了。

渐渐地,学习美术的热情与自信也渗透到了学习文化课上。小学时,由于家里的“放养”,冯老师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没有因此而“浮躁”,他总是“缓慢”的向前进,也一直在向前进。

为了跟上文化课的学习进度,冯老师强迫自己比别人付出更多,即使在上学的路上,他都要拿出课本背诵上面的知识点。上中学时,“脚踏实地”成为了他学习风格的代名词。放假时,他用毛笔蘸水在自家地上练习书法,从这端写到那端,这端痕迹干了,他过来再重写,干了写,写了干,这样可以练习一整天。


                               冯老师创作掠影                        冯老师在中央美院

“以比较缓慢的状态去推进”正是冯老师在这个阶段学到的宝贵经验。在艺术之路上,冯老师一直将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视为“无价之宝”,并奉为圭臬。

所谓“精工”,正是如同“精卫填海”一样,保持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冯老师才能妙手丹青,笔底春风。

冯老师艺术之路的另一驱动力就是坚持:“我喜欢一句名言——虽然我走得很慢,但我永不后退。”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冯老师并非龙驹凤雏,他9岁进入美术班学习,14岁考入中专美术师范院校,18岁毕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

但在这之后,他没有甘于蹉跎岁月。古人言:“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在乡下教书时,冯老师在教学之余,还在坚持画画,有时为了惩罚班里调皮的孩子而让他们当模特,有时拿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去北京、西安游学。

在这段时光里,他化岁月为积淀,凭恒心续冲劲,以韧性待坚守。


冯老师的水墨画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27岁时,他如愿考入重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工笔的气息,需要用时间来过滤、用心境来酝酿、用学养来储备、用能力来锻造,用心不移乃凝于神,才有可能产生佳作妙品。


贰·匠心


冯老师工笔画作品


追求极致,成就非凡。深入冯老师的工笔画,其所刻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沉淀着他对美的极致追求。“极致可以让你超越平凡,极致会让你创造奇迹。”在大师的笔下,花开似锦,鸟鸣如琴,溪流宛转,峰峦连绵。画中景色,生机盎然,栩栩如生。当你没有一挥而就的才情时,你必须要有千锤百炼的能力。无论是教学,还是自我创作,追求极致,永远是他的方向。


冯老师工笔画作品


仿若神明之笔——这是我们欣赏冯老师作品时最直观的感受。“崇高、神圣”,每一幅作品都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件作品我都会全身心的投入,以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去表达,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件好的作品”。崇高诞于虔诚,神圣诞于敬畏,专注铸就奇迹。待以敬畏,怀以虔诚,投以专注,正是冯老师创作的“内核”。每次创作,都是一次对生命的阐释,他必会保持敬畏;每次动笔,都是一次极致的专注,他必会全力以赴。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也许正是这样的专注,这样一颗赤诚的心,才让冯老师做到山水笔墨韵生灵,神来之笔任自如。


冯老师工笔画作品



叁·品行


冯老师带领研究生在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采风写生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冯老师也是重大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在愉快的访谈中,我们的心中不约而同地迸发出一个词——如沐春风。冯老师像是一位亲切随和的长者,和我们交流着他的人生故事。“当我和学生们在一起,我感到十分幸福。”


2020年冯教授带领本科生于榆林写生


冯老师18岁时就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这段经历也让他在教学方式上与众不同,他尤其注重对学生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他经常带着学生买书,或是去图书馆里借书,他会在课上对画册中的作品一一分析。他还会时常带学生们去美术馆里看展、外出写生、组织艺术品鉴会等。而对于学生的培养,他则“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作品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学生们的培养方案。每天晚上,他还会去画室转转,看到哪个学生在练习画画,他都要加以赞扬。


肆·关于美育


2023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谈及当代的青年学子时,冯老师沉重地表示,当今社会上存在一些过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消磨了不少学子们眼中的光,学子们少了眼中的一抹“灵动”,少了意气风发的冲劲。

正如著名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所说:“好的画,好的诗,可以使人超脱名利欲望的束缚”,冯老师也希望当今学子们多关注艺术本身,多关注高尚的美,少一些功名,多一些生趣。


冯老师主持“法乎其上·笔墨知行”绘画专业核心课程作品展


冯老师用行动践行“以美育人”,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参观名家画展,带领学生参加艺术比赛。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摒弃循规蹈矩的作品。在他的眼中他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理想的化身,他会将自己的激情与热血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以当下来说,所有人都需要去接触艺术,去热爱艺术。如果说理工科可以培养大家的能力和智商的话,那么艺术可以提升大家生活中的幸福感,能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一种积极饱满的状态去面对一切。”美育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支柱,美育必须重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冯老师水墨画作品



伍·送给大学生的话

“所有人应该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去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去长久地深耕自己。”

艺术的瑰宝永会闪耀着时空的光芒,香火不断,流芳百世。

几百年后,也许在某一个展厅中,冯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作品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永世珍贵,启迪后人。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之谓工


出品丨学生文化艺术中心

倾听·闻艺重大工作室

(倾听·闻艺系列推文总第89期)

采访丨许至理

文字丨申益玮

图片丨亓清扬

排版丨顾晗佳

责任编辑丨谢鑫 郑雨晴 张峰鸣 叶绍仪

审核丨王俊洁 李明洁

栏目指导丨夏汝立

校审丨包晗 罗琳


上一条:重庆大学第四届校园舞蹈大赛决赛活动预告 下一条:关于征集“清风重大·我身边的廉洁故事”的...

关闭

首页
工作动态
院系风采
通知公告
文件转载
志愿服务
创新创业
文艺荟萃
缤纷社团
思想引领
组织建设
学生会
活动预告
研究生会
最新动态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