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 川剧《灰阑记》重庆大学专演
华灯水袖鱼龙舞,一曲川音遏行云
9月18日晚七时许,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灰阑记》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拉开了大幕。该演出是本市“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启动演出。市政府副市长谭家玲,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周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洪斌,市教委专职督学邓沁泉,中国剧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重庆大学常委常务副书记张宗益等领导莅临观看。
伴随着悠扬的乐声与华美的灯光,《灰阑记》拉开序幕。故事讲述了一场古代的“夺子之争”:贪婪势利的郡王夫人为了遗产,要把在战乱中被自己抛弃的儿子从收养他的善良丫鬟杜鹃手中夺回来,审判官沙四大貌似糊涂实则公正聪慧,设下灰阑之计,巧断夺子案。
紧凑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观众们专注地看着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并对精心设计的喜剧元素报以会心一笑。川剧独特的魅力在演员们的唱腔和动作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为之惊叹,全场掌声不断。全剧终了,观众们仍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灰阑记》
虽然《灰阑记》是一部与传统川剧不同的试验川剧,其题材却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元代的剧作家李潜夫创作了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德国戏剧大师贝尔托·布莱希特受元杂剧启发写成话剧经典《高加索灰阑记》,川剧《灰阑记》则又是对布莱希特话剧的改编,三剧的核心内容还可与《圣经》中的所罗门王智断亲子案相贯通。川剧《灰阑记》,实现了东西方剧作精神与文辞的互通,也是对母爱、公正、道德等人类普世价值的彰显。
在大气磅礴的题材之外,《灰阑记》还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表演为观众营造出视听的绝美体验。在《灰阑记》里,传统的川剧绝活儿完美地融入了剧情:“扯眼线”用于表现主角的眼神,“走影子”用于表现角色深夜独行时的惊慌恐惧,“变脸”用于表现角色的幻觉和强烈的内心变化。现代性的元素也趣味盎然:网络语言与时尚话题幽默洒脱,简洁而写意的灯光布景富于活力,三种场景的蒙太奇呈现和跳出情节的画外音带来新奇的观赏体验。
《灰阑记》的编剧、国家一级编剧阳晓说过:
川剧既是幽默风趣的,更是文采优美的。但说到底,它是为观众而生的伟大剧种。
自诞生之日起,《灰阑记》已进行修改调整十余次,主创人员在舞台效果上精益求精,让观众得到最好的享受。《灰阑记》采用了全新的剧本和场景,这与时俱进的改变正是为了让新时代的年轻观众感受这古老艺术的魅力。
今天,传统文化迎来了复兴的机遇。各种类型的传统艺术门类都得到了积极的传播、发展,它们历久弥新的风韵正在感染后生,影响世界。
《灰阑记》主演、“红梅奖”得主吴熙说起在欧洲的演出感受:
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真的是魅力非凡,而且它的感染力是普适的、跨文化的。即使没有字幕他们也能理解,而且对我们的一颦一笑都特别崇拜。
夜静声息,万籁俱寂,但是《灰阑记》的乐声仍余音绕梁,回荡心间。“戏曲进校园”活动以《灰阑记》始,还将把如诗如歌的戏曲风韵播撒到更多青年学生的心中。梨园花开,绣步曼移,高昂清远的唱腔响遏行云,戏曲如玉色梨花瓣,将散落在中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