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重庆大学巴蜀材人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位于贵州北部的历史名城遵义。在这座如今山水秀丽、人民安乐的小城里,谁都不会想起这里曾承载着整个新中国的命运。而实践团此行的目的,正是要沿着历史的足迹,越过几十载的时光,去重温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遵义因历史上的遵义会议而闻名,怀着激动的心情,实践团首先便前往了位于子尹路的遵义会议会址。当天正值盛夏,但会址前的参观者仍然络绎不绝,进入展馆,随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样样复制品的展示,实践团成员仿佛回到了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新中国建立历史上的一个关键点。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正是这条正确路线的胜利成果。同时遵义会议作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它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条和照搬外国的经验。它也在告诫着我们要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怀揣着在遵义会议会址中收获的感动,巴蜀材人实践团一行人紧接着来到了坐落在凤凰山旁的红军山烈士陵园。登上300余级的长长台阶,一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跃然于眼前,“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于碑上,气势恢宏。伫立于碑前,望着四周雕刻着的人民英雄石像,实践团成员皆是被深深地震撼。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而长眠于烈士陵园中的烈士便是对此话的最好诠释——正是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用血肉与生命铸成了新的长城,攘外安内,在艰苦的时代迸发出光芒,方才照亮了华夏大地的夜空;正是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共同连接成了鲜红的时代,在民族危难之际凝聚成力量,方才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从不缺乏这些勇敢奋斗、不惧牺牲的人民英雄,哪怕是为帝王将相所作的“正史”,也从来不能掩盖他们的光芒。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次遵义红色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所有成员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点燃了胸中爱国热情,同时也引起了大家更深层的思考:该怎样珍惜现在的生活?如今物质丰富,时代和平,对比起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不需要大家去抛头颅、洒热血,也不用担心为了坚持真理而忍受皮肉之苦。想想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当代年轻人能做的就是传承老一辈红色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砥砺奋进,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中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