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会 >> 正文

研究生会

校园内的红色研学路|重大学子用脚步与历史接轨

2024-04-05 14:51     拟稿人:文字:钟凯 摄影:莫文宇   点击:[]

清明忆英魂,探寻先烈迹。43日至4月4日,来自重庆大学研究会组织骨干培训班的58名学员沿着一条由重庆大学倾力打造的校园红色研学路线重温红色记忆、回首历史足迹,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重庆大学于乱世中诞生,于战火中蜕变,于时代激流中焕发新生,自1929年建校至今,诸多的革命旧址在重大校园内傲然屹立,饱经风霜而历久弥新。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这十二字校训深深凝铸于重庆大学近百年的建校历程中。在这条校园红色研学路上,学员们起步于代表着重庆大学现代教育的标志性建筑——主教学楼,这座建成于2005年的宏伟大楼曾荣获中国土木工程最大奖项“詹天佑大奖”;自1938年建成的“七七”抗战大礼堂,曾先后接待过国内外众多政治家、革命者以及知名学者,学员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气息;环绕风雨操场,这里曾召开过重庆大学第一次科学代表大会,也是重庆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来到第一大楼(校长办公室),这座与重庆大学年龄相当的革命建筑见证过沙磁文化区的许多历史事件,也是重庆大学历史与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象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同志就曾在此发表过革命演讲;建于1933年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字斋,犹如一副林中画卷延展于重大校园,学员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庄严、肃穆与静谧;眺望寅初亭,这座于1941年修建的红色建筑,是为追忆我国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曾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首任专任院长和教授的马寅初先生,寅初亭也是重庆大学在抗战时期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历史缩影……在研学过程中,学员队伍井然有序、整齐划一,透过古朴的革命建筑与历史接轨,通过珍贵的革命文物与先辈共鸣。

校园红色文化具有潜移默化、长足有效的教育功能,是培育青少年人文情怀与家国责任的重要提托。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在谈及两会精神中提到:“重庆大学将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引领,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文化育人新机制新模式,促进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高质量立德树人。”

在研学活动当天,讲解员带领学员们踏访了风景如画的民主湖、历史悠久的临江路,探寻了重焕生机的“七七”抗战大礼堂、庄重肃穆的第一大楼(校长办公室),感受了古朴典雅的文字斋,最后驻足于充满思辨气息的寅初亭。参观结束后,重庆大学启邦宣讲团的曾孟琴同学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嘉陵涛声远,却道人依旧”的主题宣讲,在场同学无不为之动容,感念于前人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这次清明研学活动让我更深入了解重庆大学的历史,一幢幢古老建筑是重大岁月的见证者,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仍闪耀着红色光辉,激励着我不忘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学员代表米雪说道。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他们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培养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上责无旁贷。在全面贯彻“两个结合”重要方针,全面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大背景下,重庆大学以实际行动回应党中央殷切嘱托,立足校内现有红色资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理清革命历史脉络,向全社会推出了一条既体现校园特色又承接时代重托的红色研学路线。

过去几年,重庆大学曾接待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港澳青年看祖国”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团、重庆市第七中学初中部学生代表体验这一研学路线,向港澳台同胞与本市中小学生展现了重庆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扬了重庆大学的作为中国头部高校的教育引导与先进示范作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重庆大学将进一步做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工作,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依托重庆本地丰富文化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长足力量。

上一条:第七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活动预告 下一条:关于举办第43届“动感地带” 川渝“校园之...

关闭

首页
工作动态
院系风采
通知公告
文件转载
志愿服务
创新创业
文艺荟萃
缤纷社团
思想引领
组织建设
学生会
活动预告
研究生会
最新动态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