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15:30,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扶平老师的主持下,《筑梦伶仃,圆梦岛隧》主题报告会于民主湖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报告由现任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沙试验室主任、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宝兰女士主讲,建筑材料工程系主任王冲教授、院长助理万朝均教授等多名领导及老师莅临现场,全体建材系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到场聆听。
(报告会现场)
大会伊始,张宝兰女士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并提到她是我校1983级建材专业的学生,校友的身份使得她更显亲切。随后,她通过讲解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施工结构与原理,也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工程的创新点和难点。她与港珠澳大桥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她刚到远离陆地的牛头岛的时候,试验室还处在规划中,房屋还没有,仪器设备没有,人员也不齐。而她必须在4个月内建成与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相匹配的试验室。从2011年7月12日试验室的房子打底板开始,大到试验室里面的装修、电路的布局,小到设备的摆设等所有的一切,她都亲力亲为。为了保证海上运输时仪器设备的安全,几乎每次她都亲自押送。同年11月23日,试验室在这个荒岛上正式挂牌,被港珠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林鸣誉为“牛头岛上的一颗明珠”。港珠澳大桥顺利建成通车、面对强劲台风岿然不动,实验室一直在为其保驾护航。
(张宝兰女士正在作报告)
张宝兰提到,实验过程也满含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与艰苦。在耗时近一年、用坏了5个搅拌机,进行了海量的试验后,基础配方才终于出炉。在混凝土的配比上,她带领团队反复配比了100多吨混凝土,终于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级配方’。配合比研制成功后,接下来是沉管预制。按照设计要求,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万吨。这样的超级沉管,在全世界都从未有人制造过。她也因此先后荣获广东省五一巾帼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中国交建“建设功臣”光荣称号。
“这个项目是我们国家,甚至世界上也是首次提出:沉管隧道要保证120年在海底不漏水。”张宝兰坦言,压力之大,常人难以想象,“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了,有实力去建造这样一座桥。不单单是我,很多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而这个项目还能发挥我的作用,所以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她在感谢所有为此项目付出的工作者的同时,也对在座的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敢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在随后的现场提问环节中,同学们都十分积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张女士交流互动,同时,她也非常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解答疑惑。
(张宝兰女士与邓扶平老师互赠纪念品)
报告会临近尾声,邓扶平老师代表学院赠予张宝兰女士一本校训纪念册,而张女士则回赠了一块精美的镂空微雕沉管隧道施工纪念品,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本次报告会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向张宝兰女士学习,学习她那“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永不言败的攻坚意志,一心为党为民的家国情怀。